爱心助学 诚心筑梦 全心铸人
——**同志“三全育人”事迹材料
**,女,汉族,中共党员,1991年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进入**市高等专科学校以来,她始终以昂扬饱满的工作热情,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三全育人”的工作态度做好学生资助管理工作,赢得了领导、同事、学生与老师的一致好评,她凭着对工作的热爱、执着与忠诚,在平凡的岗位上挥写了着不平凡的事迹。
一颗爱心 全程助学
2015年入校以来,她就进入学生工作部学生资助科工作,炎热的夏天,一个展位、一叠资料,她一坐就是一天,接待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咨询近千次,回答奖助学金问题百遍。学生资助工作,看似平凡,却是促进公平教育的基石,从入学的资助政策宣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到求学过程中的奖助学金发放、勤工助学申请、建档立卡登记,再到毕业时的贷款确认、诚信主题教育。她用一颗爱心,全程陪伴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身边,帮助了一个又一个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以诚为基 全力筑梦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因素,往往存在自卑、焦虑的心理状态。特别是来自老少边穷地区的贫困学生,归属感弱,大多不合群、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成立了校学生资助工作群,和各学院紧密联系,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宿舍,了解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积极为学生的成才创造条件,同时对受助学生的情况进行调研、分析、检查和督办。每年都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调查摸底工作,对调查摸底情况分别登记造册、分类整理,收集建档。并在团学在线网站上设立“身边的他”栏目,向贫困学子分享优秀校友事迹,用“朋辈”的力量感染贫困学子奋发图强,一心追梦。
辛勤耕耘 全方位铸人
她勤奋工作,任劳任怨,不计得失。**有自己独特的做事风格和待人之道,在工作中处处体现出来的热心、爱心、耐心,她总说每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是折翼的天使,我们的工作就是帮助他们自由飞翔。付出不会没有回报,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由一个单亲家庭的自卑女孩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那个“小个子”使出“洪荒之力”,事迹载入了江苏省资助成才卷《青春放歌》;本来只想做个汽车维修工的参加了全国数学建模大赛荣获第一名。她善于发现每个贫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他们舞台,助他们成长,教他们做人。
进入学生资助科五年,累计资助学生过万人次,她的工作得到了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的广泛赞誉。2017年、2018年、2019年****学生资助科连续三年获得江苏省资助绩效评价工作优秀、2018年获得校优秀党员称号。他以自己平凡的事迹见证了一个平凡工作者的本色,诠释了什么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三全育人”先进事迹材料2“贫困生在哪里,资助育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项家春10年从事一线资助育人工作(学校唯一),全省资助战线也是最久之一;全国教育系统资助工作“优秀个人”(安徽省高校有史以来唯一);个人事迹入选安徽省十年资助发展报告(高校唯一);教育厅正式聘用为省资助工作专家;教育厅组织安徽青年报、新安晚报等报道他的个人事迹(高校唯一)。学校成为省资助育人探索试点高校(省内唯一)。
他努力探索、潜心实践、资助育人,精心铺设了万余名贫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之路。
“我热爱资助工作,我志愿做一名资助人”
“老师,我想上学!”一个汲着拖鞋的男生来到“绿色通道”服务点,“老师,我家境不好,今年已经是我第三次高考了,前两次都是因为付不起学费才没能迈进重点高校的门槛。我可以申请免学费吗,我真的很想上大学”。听完这番话,项家春心里很不是滋味儿,也决心为他实现一个大学梦。通过多方联系,最终用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政策留住了他的脚步。后来这个男孩成长为校“自强之星”,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保研机会,成为了社会的有用之才。就是这个男孩的一句“老师,我想上学!”,让刚刚参加工作的他理解了资助工作的意义,下定了在资助工作中坚守坚持的决心。
“我志愿做一名资助人!”项家春主动申请做一名一线资助育人工作人员。十年来,有汗水,也有泪水,但他从没想过放弃,因为“每一名贫困学子都是一颗孕育待哺的珍珠,而资助人正是打开贝壳让珍珠闪闪发光的那个人,他要尽最大的努力为贫困学子的成长成才铺路。”
“贫困生在哪里,资助育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
2015年毕业季,新疆籍2015届毕业生走进项家春的办公室,说道:“项老师,我们要毕业了,想和您合张影!认识您真是我们贫困学子的幸运!”
“用数字温暖贫困学子”,这是他经常挂在心里念叨的一句话,他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为了材料审核的精准,白加黑工作成常态,节假日休息是例外。记得一次在接待捐赠单位时脚不慎受伤,鲜血染红了袜子,忍着剧痛坚持工作至深夜,在手术后的当天下午,又投入到工作中。每年6000人的贫困生认定审核、11000余名获奖受助学生材料审核、3500余名助学贷款学生服务……每年累计审核各类资助数据两百多万条,做到了零差错,用数字温暖贫困学子,实现了应助尽助。
“项老师,您来啦!” 2013年炎热的八月,在实地回访的路上,一个女孩迎面跑来,大声喊着“项老师,您来啦!”女孩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平日里和患白内障的奶奶相依为命,生活在不足20平米的破旧土坯房,除了一张床,一个旧衣柜,一口锅,再没了其他物件。奶奶淌着热泪说到:“感谢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政策,让我孙女能够上大学,保取了研究生。”为了贫困学子能够安心上学,成长成才,他参与建立“经济上资助,思想上引领,生活上照顾,学习上帮助”的全方位资助方针,完善以政府、校本、社会、学生互助为主体的四个资助项目体系和以思想培育、个性指导、实践训练、成效评估为主体的四个育人项目体系,为贫困学子的求学之路保驾护航,努力达到“应助尽助”、“资助育人”双目标。2013年以来,学校贫困学子在就业率、毕业率、升学率、奖学金获奖率、入党率、竞赛获奖率、参加志愿服务时长等方面均高于全校平均水平,有效地促进了贫困学子成长成才。如2017年,学校1476名贫困生毕业生,其中毕业率100%,高于全校2.3个百分点;升学率达32.9%,高于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就业率达96.2%,高于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26%的贫困生获得学校的49%奖学金,发展党员数占学生党员总数的37.9%;人均参加志愿服务时长48.5小时,是全校平均数的1.4倍;获得省级以上竞赛奖励和科研项目627项,高于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
“项老师,我能做您的学生么?”项家春做资助工作以来,经常能收到这样的短信。我接触的学生都被我的工作态度和人格魅力所感染,希望能做我的学生。他利用工作之余成立了“资助育人工作室”,从每个年级选2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师父带徒弟”的形式开展资助育人,共带了16名学生。通过培养,已毕业4人中,3名保取研究生、1名考取研究生;其他未毕业学生均在学校或班级担任主要学生干 ……此处隐藏1822个字……乡村振兴战略工作。2018年,他获得凉亭镇优秀党员荣誉称号。
(二)脱贫攻坚
1、规范工作程序,加强制度管理。他结合三德村实际,专门制定了《三德村新增和返贫贫困户工作办法》,使得工作更规范、评价更科学,解决了贫困户动态调整中的矛盾问题。
2、全面入户走访,解决实际困难。三德村488户贫困户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他克服困难,坚持对488户贫困户全面走访,白天不在家的就晚上去,心中有疙瘩的就经常去,常年在外的就电话沟通。他的手机里存有100多户贫困户电话。他还将他的照片、电话制成小贴画,张贴在扶贫手册中,便于贫困户沟通。吴风应是特困户,住的是危房,他得知消息后,及时帮助其争取危房改造指标,安师大附中党委也专程送来了危房改造捐助款,及时解决了吴风应的实际困难。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3、积极带领两委,扎实脱贫攻坚。带领村两委全面开展十大工程,尤其是产业扶贫。习近平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黄德春把深入推进产业脱贫工程作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措施和主攻方向,努力实施“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目前,村里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就业扶贫驿站已经建成;资产收益项目已经启动;产业到户项目已经收益;村主导产业—生猪养殖项目的600平方米猪舍建设项目即将竣工,村级特色产业项目正在稳步推进。此外,他还积极对接学校,推动我校后勤集团和宿松县乐村淘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开展农校对接,通过“高校+电商+合作社+农户”方式,实行订单式生产和采购,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加村集体和贫困户收入。他还联系学校,为三德村中药材基地做旅游发展规划设计,该项目的打造将成为凉亭镇扶贫车间示范点,填补三德村旅游扶贫的空白。
(三)教育扶贫
按照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在前任扶贫干部工作的基础上,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的要求,以教育扶贫为抓手精准发力。为此,他带领驻村工作队与学校积极对接,促成多项工作顺利开展。
一是改善条件强硬件。学校积极帮扶光荣初中和光荣小学改善办学条件,2017年为光荣小学捐赠一所价值19万元的远程录播教室,该教室是目前宿松县基础教育中唯一一所远程录播教室。
二是提升质量扶软件。目前,学校连续四年在光荣中学设立“安徽师范大学大拇指奖学金”,累计投入资金4万元,获奖学生241人次。从2018年开始,在光荣小学分三年投入1.8万元设立“向阳花奖助学金”,奖助学习优秀的贫困学生。为贫困学子实现“微心愿”。实现了光荣初中和安师大萃文中学中考备考等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三是整合资源成合力。他积极对接学校多个部门,充分发挥各个部门的优势,参与帮扶工作,取得良好效果。2017年,校领导前来慰问调研4人次,处级领导26人次,全年累计投入扶贫资金61万余元。2018年,截止到8月份,校领导前来慰问调研7人次、处级干部28人次赴宿松县开展帮扶工作,累计投入扶贫资金26万余元。
四是帮扶成效结硕果。经过安师大帮扶,光荣初中和光荣小学的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光荣初中2017年的省示范高中录取率为27.9%(36人),已由原来全县的落后校,成功跻身全县先进单位。
二、扎根基层,育人之路硕果累累
黄德春从事学生工作十九年,所带班级两次获评省级先进班集体,三次获评校级优秀辅导员,获评暑期社会实践省级先进个人,被评为安徽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获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奖。
(一)建设团队,打造学生工作保障线。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在分管体院学生工作期间,多名辅导员获评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就业工作先进个人等奖项,多人获心理咨询师等专业资格证,队伍稳定、成绩突出。
(二)严正律己,规范基础文明安全线。担任副书记期间,修订多项规章制度,坚持深入一线,无任何责任事故发生。2016年,优秀宿舍率为23%;同比上升3.67%;违纪率为0.52%,同比下降0.12%。
(三)明辨笃实,打造学生工作风景线。学院连续12年获得校十佳大学生荣誉称号、8次获得校暑期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奖”;5次获校“春之声”舞蹈大赛金奖;学生获得国际级奖项50余人次,国家级奖项200余人次;学生蔡志鹏当选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十八大代表。
(四)暖心守护,呵护学生就业生命线。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考研升学率实现连续六年增长,2017年达到23.36%,为体院历史最好成绩;发起的绿色离校项目,荣获团中央大型环保公益项目“优秀社团”奖。指导大学生创业获国家级奖项2项,在校生20余人完成创业项目的工商注册。创业孵化项目在天交所体育产业板成功挂牌。
“三全育人”先进事迹材料6一、个人简介
何华莉,现任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专职辅导员,学院学业支持与发展指导中心主任,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特聘助理研究员。先后担任四届学生的辅导员,并曾担任学院团委书记、学生支部书记,学院心理辅导站负责人等。
二、工作情况
该同志理想信念坚定、实际工作能力强,善于务实创新、勤于思考,把育人工作做得多彩而有力。
1、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党性修养,做一名理想信念坚定的育人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用正能量影响更多的学生。
2、增强业务能力,探索工作新途径,做一名务实创新的育人者。该同志长期承担《大学生职业生涯》、《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形势与政策》等课程的教学,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针对“00后”大学生呈现出的新特点,她积极探索育人工作的新途径,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的作用,指导学生在创新创业、文体活动、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中获得佳绩。学院团委多次获得“红旗团委”称号,年年获评暑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
3、潜心研究问题,注重总结经验,做一名勤于思考的育人者。该同志积极开展思想政治领域科学研究,先后发表论文 8 篇,主持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思想政治教育综合改革计划之辅导员名师工作室项目等课题8项。
4、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做一名引领学生成长的育人者。该同志所带的学生中在多个方面成绩斐然,先后获得国际数学建模一等奖、全国英语竞赛特等奖等荣誉;所带三届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2%以上;所带班级获得校级十佳班集体等荣誉称号。她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倾情助力学生实现梦想,诠释一名教师党员的不懈追求。
三、获奖情况
第四届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华东区复赛二等奖;
安徽省2015年辅导员职业能力比赛特等奖;
安徽省2015年度高校优秀辅导员;
安徽省2012-2013年青少年课题研究三等奖;
安徽大学2015年度学生资助工作先进个人;
安徽大学2012、2013、2014、2015、2016、2017年度优秀团干;
安徽大学2011-2012年度优秀辅导员;
安徽大学2010、2012、2016年就业工作先进个人。
文档为doc格式